咨询热线

18925026236

业务咨询(同微信)

18925026236

核与放射医药学技术与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在惠州成功举办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9日
第十二届中国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大会,核与放射医药学技术与成果转化高峰论坛于2023年6月4日下午在广东省惠州隆重召开。


       本次高峰论坛由汇佳生物(中国)有限公司主办,论坛聚焦放射医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共同分享放射诊疗前沿技术,探讨科研成果转化路径,为国内外“产、学、研”三界同行及相关人员搭建了极佳的交流展示平台。

图为:论坛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环境与辐射生物物理分会会长,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邵春林教授主持论坛

       论坛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环境与辐射生物物理分会会长,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邵春林教授主持,特别邀请了汇佳生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海霞女士、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强教授、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陈红红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等专家,就植入粒子治疗肿瘤、放射性促排创新候选药物、辐射防护及增敏药物的应用前景等做了主题报告。

图为:汇佳生物(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海霞女士就植入粒子治疗肿瘤做主题报告

       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利用放射性粒子进行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技术。该技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低能射线对肿瘤部位进行近距离持续照射,达到缓解和治疗的目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脑瘤、眶内肿瘤等,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常用的核素有l-125、Pd-103、Cs-131等。其中I-125和Pd-103的应用较多, 制备工艺也较为成熟。姜海霞女士就近距离放射治疗粒子的研发方向与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鼓励更多训练有素研发人才加入放射性药物的研制。

图为: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陈红红教授就放射性促排创新候选药物做主题报告

       随着全球核工业的高速发展,铀作为核技术链中的关键一环,人体内铀(Uranium,U)污染的潜在危险及对机体健康的危害倍受世界各国所关注。铀意外释放到环境中,后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入机体,通过血液进入全身循环,最终主要沉积在肾脏和骨骼中,造成一定的毒性。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满意的铀促排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碳酸氢钠作为排铀药物治疗铀中毒,但需达到轻度碱中毒水平才有效。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是锕系核素(Pu、Am)促排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对铀的促排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铀促排螯合剂,一直是研究者们努力的目标。

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强教授就正常细胞保护剂 DTTZ 的研发做主题报告

       随着核能在航空航天、军事、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受到的电离辐射(IR)暴露越来越多。同时,放疗作为主要的癌症治疗手段,杀伤肿瘤的同时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尤其表现为造血系统抑制和胃肠道功能障碍,严重可致患者死亡。因此,发展辐射防护药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目标。放射性防护化合物如氨基硫醇、多酚、生长因子等相关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氨磷汀是一种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作为辐射保护剂使用的辐射保护剂,其分布半衰期很短,仅为0.9分钟,但有明显副作用,如呕吐、恶心、低血压,不太可能完全成为一种放射性保护剂。因此,研究能够口服的辐射防护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缓解急性辐射性损伤。


       在之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中,论坛特邀嘉宾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邵春林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蔡林涛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系蔡建明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左长今教授、航天中心医院药物临床研究室副主任陈刚博士、汇佳联创医疗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阳先生围绕放射植入粒子型治疗药物、放射性促排药物,放射防护及增敏药物等与台下听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与会专家一致提出科研院所应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上与企业开展合作,并探索临床转化的创新模式。会后,汇佳生物(中国)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达成一系列新药创制的转化协议。